113.10.21(一)Lundi 21 Octobre 2024
近日回溯舊報紙,看到「花蓮大震備忘錄」(聯合報A11民意論壇Mr.魏國彥)。
覺得很有蒐集的價值。
也與近日我的感應相應。
自從一連串地震重創東台灣,再看東台灣風景區時,忽有一種應該以探討地質的角度來看待景觀而不是以觀景的角度來看待這些鬼斧神功雕鑿的感覺。
我們居住於斯,真的曾經認真瞭解過腳下的這片環境?這些砂石岩塊的歷史軌跡過往構造?地貌?從何而來? 將往何去?
不能以滄海桑田帶過。
一般看到地震的報導都是比較淺層表象的速報,認真探討到地質地貌算是比較深入了。
並且提出很客觀的數據。
點出該注意的點。
而且是有系統的表述。
幾個問題,如何給後山居民一條安全回家的路?對於中橫、蘇花、北迴東線鐵路的安全評估安全係數改弦更張修正?今年會是一個複合性災害多發的災難年?這次大地震是否將引發其他斷層活動?花蓮海外斷層系統下一次甚麼時候發作?會引出台灣西部大地震嗎?變形北緣的新竹斷層,南緣的梅山斷層,動了分別影響竹科南科,是否是一個遠慮?
明顯的是玉里的樂合大橋就是兩個橋墩肉眼可見的有了明顯高低落差,菲律賓與歐亞板塊相連的橋面不復平坦而是像個小山坡有了明顯的斜度,土地如此脆弱,山崩地裂則人命危脆。
雖說無常確然迅速,人力還是應該盡最大的努力改善,人心天心同。
期盼自己繼續深入瞭解這塊土地,研究他,瞭解他,愛他。
用新的眼光。
用心的視角。
https://udn.com/news/story/7340/789726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