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2025年8月11日 星期一

快樂泅遊沉潛於黑暗意識深海

Lundi 11 août 2025
覺得自己就像一條鯨魚,海豚,快樂的在海底下泅遊,翻滾,戲耍,嬉戲,無畏無懼,只有快樂,滿足,頭頂是上方照射下來的光,有光,有亮,有溫暖,有能見度。
由於這片海域這麼廣闊,沒有侷限,沒有拘束,不必顧慮,所以可以大展手腳,任令自由意志的翻滾,戲耍。
最主要的是,我再沒有畏懼了,因為我知道,這片海域再沒有之前因無知不瞭解而對其產生的畏懼,害怕,因黑暗而產生誤解,現在,我知道,那些可能存在的敵意都不存在,這一片海域,溫暖,和善,善良,友善,圍裹著我。
我就這麼無畏無懼的泅游,與大海嬉戲,妳甚至可以聽到我發出像海豚一樣的高音,啊!這是多麼的快樂!

2025年8月8日 星期五

攜帶著大家的善意繼續努力往前邁進

114.8.8(五) Vendredi août 2025

說起來很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我大部分的疑惑來自塔羅牌陣的解疑。

更令人讚嘆的是,我在視頻上遇見的塔羅老師都很美很有靈氣聲音很好聽,解疑的部分在能量的解讀,這一個過程讓我明白也印證了很多事。

記得一個佛弟子遇難死後向佛(泛稱)抱怨,他癡癡等待佛的指示,可佛並沒有來,佛說我給了你好多機會,第一個機會是漂來一段枯木,爬上它就不會淹死,結果你把他推開了,第二個機會是一個漁夫划著槳過來,結果你拒絕上船,第三個...我想,這個故事的啟示是真正的虔信並不是拘泥形式,佛用著各種方式傳達祂的聲音,我毋寧願意這麼深信。


2025年8月7日 星期四

週四舞蹈課2025.8.7(四)

Jeudi 7 auto 2025




重返校園

114.8.7(四)Jeudi 7 août 2025

我確定我有機會重返校園了。

早早,系辦就傳來email,提醒今天,【臺大法律學分班】第46期放榜通知【114/8/7,上午11點起】開放查詢

原想著一定有太多人查詢,說不定會網路塞車,慢一點再上去查,不要那麼急切急迫,顯得沉不住氣,要從容,優雅,不緊不慢,好整以暇

時間一到,甚麼原則什麼提醒都置之腦後不管不顧了,急切急迫都好,管他呢,都放一邊,就上去連結查詢了

XX先生/小姐您好,恭禧您錄取臺灣大學法律學分班第四十六期 假日班!

本學期之課程註冊,煩請點選下方【列印註冊繳費單】歡迎您踏入校園,成為臺大進修推廣學院的一員。請於截止日期114813日前完成繳費註冊程序,逾期繳費以棄權論,由備取者遞補。

※平日班於每週二、四晚上19:0021:45上課,開學日預計為11494日(四)。

※假日班於每週六上午9:1012:00、下午13:30~16:20上課,開學日預計為11496日(六)。

※開學通知等相關文件將在開課前一週以Email寄發。

在職進修是辛苦的,尤其您選擇的是要求甚嚴的臺大法律學分班,但我們相信,只要您願意投入,必能協助您提昇自我,也希望您完成對自己的承諾,不要半途而廢。列印註冊繳款單」

啊!我考上了,我錄取了。

忍不住的,和家人,和心愛的他,和同學,和親朋好友分享~~

忙碌了好一陣子

看起來我有點小瞧學分班考試了,我估計自己應該拿到榜首的成績呢!^^

分析能力考試我自評落點大約落在95分之間,落差超過十分以上,需要檢討;看起來拉低分數的反倒是相關學經歷審查這一塊,我很老實的實問實答,學歷,「臺北大學碩專班Master's Degree,」經歷,「公務員」,也沒多的了,也沒附上碩專班的成績單,看起來應該參照台北大碩專入學考寫一些豐富感人的經歷成績可能會高一些~~

不過,最重要的是我已經取得進入校園進修的資格了,一年半的時間,是對我之後考研很重要的時刻,我一定得要認真努力了^^

不過,畢竟,人生四大樂事,「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今天我佔一項了,開心。

也不枉前往應考利用在計程車上的十幾分鐘網上攻略的一番用功^^

算是擦邊考上,看起來,這樣的名次應該再不會有人來取經問我怎麼考上的了...這次我真的可以理直氣壯毫不猶豫的說,我不小心考上的...

我還因為聽錯考試規則以為只能考四十分鐘就提前交卷了...其實是沒有在教室待著超過四十分鐘就離場的話算是取消考試資格...

114.9.6()臺大校園相見,臺大,我來了~~

忍不住還是要說一件事,這一路走來,歷經毀滅式獵巫式的霸凌,打壓,抗爭,反擊,不曾掉過一滴淚,覺得學分班是很初階的法律班,不像法研所這麼高階,但,拿到錄取通知,考試成績,不爭氣的,我卻掉淚了,忍不住,我哭了...啊啊,我太愛哭了...

2025年8月6日 星期三

允許自己休息~~

114.8.6(三)Mecredi 6 août 2025
為什麼我只要覺得累,想休息,就會有罪惡感?
這是一個值得深究的好問題。
很久以前,我聽過松鼠跑籠子的故事,很久以前,我聽過驢子拖磨的典故,總是在一段努力感覺有成長的時候,我就會又有那種回到原點的感覺,就覺得我只不過是辛苦的一直在原地轉圈罷了,所有一切成長的感覺,不過是一種錯覺。
很輪迴。
很挫折。
覺得一切的樂觀自信其實就是一種幻覺。
這真的是一種又來了的無奈。

2025年8月5日 星期二

搶我資源的人就是我的敵人

114.8.5()Mardi 5 août 2025
不管是以著怎麼樣的形式。

改變策略

114.8.5()Mardi 5 août 2025

我想,我應該改變策略。

定價策略。

之前曾說要當一個為公務員辯護的律師,然後,眾所週知,大半公務員沒有豐富資材,因此被稱之為「窮公務員」,要想從「窮公務員」身上撈錢賺錢大概率是不要想了,沒可能;因此,有這樣職志一開始的出發點就沒想要賺錢,我開宗明義說過了。

即使這個公務員很正直很慷慨很守規矩不拖欠想給高報酬,大概率沒能力;而很大的可能是「窮公務員」們吃不飽餓不死捉襟見肘寅吃卯糧,精打細算,斤斤計較,一個錢打四個結,早已養成窮人心態,要乾脆大方慷慨帥氣掏錢付費該是個有難度的活。

但我今天忽然領悟一件事,都已經想找律師打官司了,大概率醒悟領悟了,但要想改變命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loserwinner,可是要付出代價的,一個人窮其一生都做不到的事,代表這件事情有多難多不可能,結果到我這兒就變成可能就可以做到,代表我有絕對的實力,絕對的實力代表絕對的能力,如果我有能力改變這些人的命運,這些人絕對需要付出對等的價錢,不能像打發乞丐一樣隨便給個幾文錢了事,那太廉價了,別人會以為這事很簡單不值錢呢!無法體會難度也不會給我對等的尊重,畢竟,我之前在機關可不就是因為這樣一直唱著同樣的悲歌重複著悲慘的命運老被別人算計惦記著,不是嗎?這樣的廉價可對不起我的能力&專業&價值,畢竟,這世代,最難的事就是打破圈層,畢竟,這些找我的人一輩子可能就找我這麼一次。

有句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要長期待在一個困境必定有它的原因,這樣的人如果不能醒悟,誰也幫不了他,要想改變,當然,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就看捨不捨得,不捨得,就繼續待著。

我是那個頂尖,那個the top, the best, 收費當然也就是the top, the best,一個人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那就先讓他懂得改變行為,改變觀念,懂得,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這是在委任律師的第一步要懂得的功課。

嗯,我改變我的定價我的策略了。

畢竟,我也是要跟著成長一起做出改變的呢!

看透人性,不被拿捏

Mardi 5 août 2025

人性有的時候真的很壞,妳常不知道為什麼這些人要這樣?為什麼要這樣?

這些人的行為有時候比較獸性,足堪以獸性稱之,不是那種以整人為樂的程度,甚至是到達凌虐的程度(對不起,侮辱野獸了;野獸有時比人類還有光明面)

如果以脈輪發育的程度觀之,大概才到還在地底下的下三輪,還見不到光,還見不到人性曙光的第四輪;大概就是還在地獄生活的程度;以人類演化進化程度來說,大概就是剛剛脫去外皮披上人形的程度。

這是我初步淺見。

舉個簡單的例子,不讓人好過,還不到那種見不得別人比他好怨怒嫉妒憎恨憎惡的那種程度,就僅僅是不讓人好過,這樣他們也甘願。

茶水間,大家共同使用飲水器,洗手槽洗碗槽,妳可以很明顯的感應到正在洗碗槽沖洗甚麼物品的對方動作很明顯在拖延,總共只有幾個物品,也就那幾個物品,而且看起來妳進來之前對方已經差不多都洗好了的樣子,但就在妳進來之後,對方又把那幾樣用品重新拿起來又開始洗了又洗,任令流水嘩嘩就是沒有要收拾走開的意思;我想這些人一定知道排在她們之後的人心裡有多焦急心慌,大家都在趕時間,硬擠出時間來茶水間整理衛生清洗用品,等下還要回座位趕辦急件速件,一個人的拖延不多時後面就排了一整排等待的人龍,就這樣這個人也覺得快樂不緊不慢繼續著她的表演。

往常,我都會覺得很憤怒,良好的家教又讓自己發做不出來,而且,不明所以因此沒有對治的方子。

後來,我大概明瞭看穿了一些人性,我比她們更不緊不慢,我的方法是將自己要做甚麼的動作先分解,比如以前一次帶一堆物品進茶水間想要一次性解決,然後等得心焦心慌氣急敗壞急不可耐的樣子,心情隨著對方的動作起伏,完全讓對方抓住心理,後來,我一次解決一樣,比如,一次只帶一個茶杯進去,我的目的是洗好茶杯裝杯水離開,對方如果繼續重施故技,我就完全不理不睬逕至飲水機前裝適量溫水先行沖洗,對方發現我志不在洗碗槽完全不被她影響自覺無趣不再戀戰自己拿起東西快速走了,然後我才使用洗碗槽,來洗碗槽洗東西才是我真正的目的。

如果對方還繼續不走也無妨,我會放下杯子先到洗手間再折回來也不影響。大部分時候等我折回這些人也都走了,茶水間空蕩蕩沒人很清幽。

這樣不費唇舌也不心焦就解決了這個人。

很可悲?是不?人活著在這些地方耍著使用心計。

但,隨著閱歷增長,我發現這不是個案,這是通案,我們以為微不足道的小地方隨處充斥著這些見不得光的角力,有些人樂此不疲,以前我會很不屑的哂然而笑,但恰恰是這樣的不屑,助長,讓這些人有機會到處噁心別人。

很大部分活在上三輪的正人君子誠實說也因為沒有過這種鬥爭經驗也不知道怎麼對治這些「小人」,又因為程度還不到傷人動到蛋糕利益之類的地步,發作起來恐怕難免落個小題大作有毀形象的譏嫌,誠然為君子所不為。但不為是不為,內心恐怕積累一堆不悅傷心傷肺又傷肝。

這大概是以前的我,以君子自詡的我,但,三折肱成良醫嘛!現在是十足小人的我,我不去佔別人的便宜她們就該掩著嘴偷著樂偷笑了,還輪得到她們隨意蹦踏?

當然,上面說的方法都還算是溫和的,我就還曾經在一個女孩子這樣那樣磨磨蹭蹭怎麼都不走的時候,直接掰過水龍頭直接大喇喇大洗特洗起來,水花噴濺得到處都是,忘了說,這也是一個方法,那個女孩子之前洗不停的時候嚥聲嚥氣默不作聲可能忍了,這下居然忘了形象開始大吼大叫,沒等她叫完我早洗好走了,背後還傳來她不甘心不情願忍不下的辱罵吼叫聲。

對了,she is a disable,身心障礙人士。

不入別人的局

Mardi 5 août 2025

出類拔萃就是我的追求

Mardi 5 août 2025

2025年8月4日 星期一

新世界成形記

Lundi 4 août 2025

心裡篤定的,那一刻。

一個世界就在那個moment 悄無聲息瞬間成形了。

很奇怪的感覺,伴隨著驚奇,伴隨著感激感恩,因為,我知道,這是一份恩賜,一份禮物。

這一條道上我走很久了,大部分時間幾乎都是在摸索,模仿,磕磕絆絆碰得頭破血流,像網路小說形容的十八線的小糊咖^^,沒有女主光環🥰

然後,我還是一步一腳印,努力摸索,努力頭破血流。

這個新世界,是一個靈光乍現,沒有霹靂啪啦像混沌初開驚天動地的big bang,它靜默的甚至沒有一點驚擾的來到我的天地,給我一個光圖,然後,我就明白,我做對了,我正走在正確的路上,真正要出人頭地,必定不能跟在別人身後,走別人走過的路,妳一定要走出自己的路,既然說的是自己,就表示除了妳別人是沒辦法的,那條路是妳自己走出來的,獨一份的,別人如果硬要偷妳學妳要走一樣的套路,就是模仿,但,那獨一份是沒辦法被複製的,別人如果要這麼作只有失敗不倫不類畫虎不成反類犬之類的一個下場。

我很篤定,機關裡,我是獨一份的科系,早些前我是有被影響到的,我不知不覺間以機關九成以上勉強算得上可以稱之為主流科系的思維在行事(勉強是因為他們只能在機關有限的小範圍內才有話語權整體大格局而言其實是小眾稱不上主流),甚至還想著將精力朝向這方面的思維精進,取得一定認證,方便升遷。

這個宇宙下載給我的資訊告訴我,現今的我才是最最珍稀的存有,我的體系就是要在我這一份獨有的專業上將我所有的精力能力見解放在業務上,在業務上展現,既是專業,我一定不能跟別人一樣,一定不能跟別人一樣講別人說過的話,一定不能提出大家都一致認同的看法,一定不能掉進他們思考邏輯的誤區陷阱,一定不能走他們的途徑,跟著他們,是最大的錯誤。

如果他們不是錯誤,就不會發生錯誤,事實上,現在一堆錯誤,最大的努力很多是亡羊補牢,微調,一堆圖表數據給予大眾專家的印象,但其實沒有很多撼動基本根基結構的措施,真正要有所作為的施政方針還得是本門才是最厲害的。

因此,就要真正拿出精闢的見解出來,這個立論成立,到時就是在業界站穩腳跟發光發亮的時刻到來了。

2025年8月3日 星期日

「給予」獲得極致的快樂~~成功取得愛的學分~~

Dimanche 3 août 2025

不是索取,討要,而是藉由給予這個過程獲得愛的滿足。

仔細比較回想,我發現現今的我與過去的我不同之處,在於,過去的我似乎都比較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事情,我要什麼?我可以從對方身上獲得什麼?對方身上有什麼價值?可以給我什麼?對方要付出給予,然後,我回報。

很大的不同不再是我想要什麼,我沒有想要什麼,我也沒有想從對方身上獲得取得什麼,我給予,我鼓勵,藉由這個過程,我就獲得最極致的快樂與滿足。

對方感受到我的善意,接納,就是對我最大的回報。

可能是現在我本身本自具足的狀態吧!圓滿,快樂,不缺,沒有匱乏,我知道我可以給予我能給予,我想給,是因為我想給,僅僅這樣,而已。

給的當下就圓滿了,誰還在乎What's the next ?

而且我知道我給予的品質,不是最好的,我應該不會出手,不會付出。

很久以前,我聽說過國王的愛,乞丐的愛,我不能理解。

現在我的理解是,這是一份皇后的愛,女王的愛。

2025年8月2日 星期六

三年前的今天

Samedi 2 août 2025
捷運車上有簡訊進來,是個宣導簡訊,就想說減省空間點擊進去刪除,再一看到一堆簡訊便想順手一起刪了,一則一則檢視後,看到一則簡訊,很有教養禮貌的留言,再看留言內容日期,恰好是三年前的今天我們初見面,好特別喔!掐著手指算一算,原來,我們初見面是三年前了,三年前的今天,到今天,我們見面剛好滿三週年。感覺認識好久了!這三年,發生了好多事,經歷了許多許多,雖然不是頻繁的聯繫,卻實在是有很多重大的轉折,就像之前我曾經說過的,你見證了我的蛻變,我見證了你的成長,這三年間,你從單獨承擔,到如今要主持整個團隊,真的非常不容易,對你打從心底心服口服,非常敬佩。而且,成長這麼快速,這麼短的時間。
就這麼一個契機,見證到三年前的留言,更奇妙的,是時間的呈顯,讓我知道是三年前的今天,那時,我們初見面。
三年,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心愛的你,我們認識三年了。

裹腹免飢之下的快速決策~~2025.8.2(六)路易莎

Samedi 2 août 2025




趕時間的時候,選擇住家對面的路易莎

純素過午不食最佳選擇(scream)

Australian Law Would Bar Children From Using Social Media 澳洲立法 禁止孩童用社群媒體

114.8.2()Samedi 2 août 2025

Australia has long been one of the most proactiv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n trying to police the internet. It has clashed with Elon Musk over violent videos and child exploitation on social platform X, forced Google and Facebook to pay for news, and tried to filter out large swaths of online content.

Its latest aim may be the most herculean yet. By December, the country wants to remove more than 1 million young teens from social media, under a groundbreaking law that sets a minimum age of 16 to use the platforms.

But with fewer than six months before the new regulation goes into effect, much about its implementation remains unclear or undecided.

YouTube, which young teens in Australia report using more than any other service, may or may not be covered by the law. Authorities have yet to lay out the parameters of what social media companies need to do to comply, and what would constitute a violation, which could lead to fines of $30 million or more. The government has studied how to verify users’ ages but has not released the full results of an extensive trial.

“We may be building the plane a little bit as we’re flying it,” Julie Inman Grant, the commissioner of online safety who is tasked with enforcing the law, said last month.

The law could have far-reaching influence if Australia can succeed in getting substantial numbers of teens off social media. Several governments around the world and in various U.S. states are in the process of or planning to impose their own rules on social media for young people, as alarm over the platforms’ mental health effects and addictive nature has reached a fever pitch.

Passed late last year, the Australian law was billed as one of the first nationwide endeavors aimed at getting children off social media.

Inman Grant said her office began consultations last week with tech companies to set expectations on what “reasonable steps” they need to take to comply with the law.

The companies will have to demonstrate that they are doing enough to identify underage users and remove their accounts. They will also have to provide ways that parents or teachers can flag accounts belonging to people under 16; show that they are countering attempts at circumvention, such as through a VPN; and prove that they are track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ir methods, she said. (Victoria Kim)

Under a Drone-Swarmed Sky:Surviving in Eastern Ukraine無人機密布 烏東軍民艱難求生

114.8.2(六)Samedi 2 août 2025

Even miles from the front line, anything that moves is a target.

That’s because as Russia’s summer offensive gains momentum, it is increasingly relying on drones of all kinds to gain control over Ukraine’s territory.

Under attack by drones, Ukrainian soldiers are struggling to maintain supply lines around the towns of Kostiantynivka, Pokrovsk and Kupiansk. There is greater peril for civilians remaining in their homes, and for the humanitarian groups trying to evacuate them. Some Russian drones strike at ranges up to 24 miles.

Senior Lt. Yevhen Alkhimov, a spokesperson for the 28th Separate Mechanized Brigade, said movement to and from positions now posed the greatest risk for his soldiers. Nightfall brought no safety because more Russian drones had thermal imaging cameras. Once at the actual bunkers and trenches on the front, “it is usually possible to work,” he said.

The combination of drone strikes with aerial bombardments is devastating, soldiers say.

When the drones arrive, if there is greenery, it is easier for the troops to hide and then reach their positions, they say. If there is nowhere to hide, it’s very hard to move.

Many elderly and disabled civilians still live in these areas. Until they lose access to food and water, it is hard to persuade them to leave their homes, humanitarian workers say.

In Kupiansk, around 1,000 residents remain, according to government figures. Their homes are at constant risk from artillery, aerial bombs and drones, said Liana Shcherbyna, head of the Proliska Humanitarian Center in the Kharkiv region, which helps evacuate civilians.

“Almost every day, there are civilian casualties,” she said.

In May, during one evacuation mission in Kupiansk, her team had to order people to lie down as drones were heard flying overhead.

Despite repeated attacks near her home in Kupiansk, Vira Shapka, 86, a composer and member of the National Union of Artists of Ukraine, refused to depart when rescue teams returned in May.

Although a large part of the population has been evacuated from areas close to the fighting. “a certain number of people still remain due to various circumstances, from reluctance to leave their homes to physical or psychological reasons,” Shcherbyna said.

On the roads, evacuation teams report increased danger for their vehicles because for reconnaissance and exploding first-person-view drones. Ukraine lacks sufficient countermeasures. (Maria Varenikova)


2025年8月1日 星期五

練唱the lion sleeps tonight~~設定高標挑戰困難~~

Vendredi 1 août 2025
晨醒悟,專挑簡單的事做是我的誤區,我應該練習挑戰困難的事,才是真正對我的成長有幫助。
意思就是積極面要再往上進階,突破天花板,而消極面不是只停留在不再具挑戰性的事物(意即,安全,舒適區),那些已經長時間的,一再的,重複的,證明過的過往,再停留再重複已經沒有意義。
晨,我聽到the lion sleeps tonight這首歌,真是好聽,我的直覺是,這很難的,如果要K歌,我不行的,在密閉的遊覽車裡K歌,我大概率會選擇的應該都是那些民歌,C大調的,平順的,不會太高太低太聲嘶力竭的那種,折磨自己也折磨別人。
但,忽然一個念頭來到心間,Why?
是不是應該嘗試擴展音域?Why not?
我就是一直停留在安全區域,沒有嘗試,導致一直停留在現在的場域境界中,我應該勇敢跨步打破那個一直困住我的結界,現在我最應該做的事是打破疆界。
那就從練唱the lion sleeps tonight開始吧!
另一個領悟是,練唱要用到的肌肉器官包括腹肌,丹田,喉嚨,鼻腔,頭頂共振,仔細想想,這些意味著七個脈輪從海底輪到臍輪到心輪到喉輪到眉心輪到頂輪都必須活躍順暢都要用到,而且必須藉由脊椎這個昆達里尼蛇的通道往上爬升竄升來做到來完成,所以,這是一個通暢七個脈輪打通亢達里尼的重要功課課程。
挺直脊背很重要。

決定在被拒絕一百次之前~~再次報名英檢中高級一日考~~

Vendredi 1 août 2025

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路西法效應~~

114.8.1()Vendredi 1 août 2025 

由於自身遭遇的情境,近日意識潛意識均出現大量訊息下載現象,包括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路西法效應~~,網路上蒐集到的資訊如下(這句詞之前的關鍵字是黑人女性拒絕給白人讓座遭逮捕,而這關鍵句子之前的前因是業務會議開會不讓進場是否構成職場霸凌?)

我發現很多我們視為理所當然沒有意識察覺的事情背後其實可能隱藏著許多大量的並不為人所知不是我們想像的這麼簡單單純的事情,我們把很多事情想得太過於簡單單純了,背後蘊含含藏的很可能是大量的運作,需要深入探討或許才能讀懂的真相。 

114.8.1()AI 摘要

+3

「路西法效應」指的是在特定情境下,原本看似平凡的人或團體,會因為環境或情況的影響,而展現出人性中邪惡的一面,做出違背道德甚至反人類的行為,就像《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這本書所探討的,好人也可能在特定條件下變成惡魔。

路西法效應的成因

盲目服從權威:

人們容易在有權威的人或團體面前,失去獨立思考能力,進而盲目服從命令,即使這些命令是錯誤的或不道德的。

去個人化和去人性化:

當個人或團體被視為「非我族類」或「非人」時,就容易對其進行歧視、迫害,甚至施加暴力,因為少了同理心和道德約束。

匿名性和群體效應:

在匿名或群體環境中,個人更容易失去責任感,做出平時不敢做的行為,因為認為自己不用為此承擔責任,或是受到群體氛圍的影響。

路西法效應的例子

斯坦福監獄實驗:

美國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於1971年進行的斯坦福監獄實驗,就生動地展示了路西法效應。 在實驗中,被隨機分配為獄警的學生,在短短幾天內,就對被分配為囚犯的學生施加了嚴重的心理和肢體虐待,顯示了情境和角色扮演的力量。

阿布格萊布監獄虐囚案:

美國軍人在伊拉克阿布格萊布監獄虐待囚犯的事件,也反映了路西法效應,顯示了在戰爭和特殊環境下,士兵也可能做出泯滅人性的行為。

總結

路西法效應提醒我們,人性是複雜的,好人和壞人之間並沒有絕對的界線。 在特定的情境下,任何人都可能受到影響,做出超出自己想像的事情。 因此,我們需要保持警惕,警惕情境的影響,並努力維護道德底線,避免陷入集體迷思和盲目服從。